扩大生物识别滤光片组立件的生产规模,缩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D成像事业部,精密光电薄膜研发产业化团队成员的一场技术讨论会已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这次会议的主角正是企业刚刚投入量产的生物识别滤光片,基于其具备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因而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在智能手机虹膜识别、人与设备体感交互手势识别、3D建模、动作追踪和虚拟显示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由于生物识别滤光片生产步骤多、技术含量高,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该技术被美国一家企业所垄断。开发这项行业尖端产品,对当时的水晶光电来说,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但同样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经过我们的研发,目前该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水晶光电副总经理兼中央研究院院长刘风雷介绍说。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具备生物识别滤光片制造能力的企业,水晶光电已经得到多位国内外客户的认可。但精密光电薄膜研发产业化研发团队为此付出的努力却鲜为外人所知。
团队负责人唐健1998年解决光学薄膜里高折射率的问题,擅长带领团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难题攻克;刘风雷长期从事高科技行业的研发工作,曾在摩托罗拉及大华等知名企业担当重要工作;中山明仁和Matthew Lippert有着多年光学及相关产业海外工作经验,为产品的海外市场开拓提供有力支持;羊彦长期在捷克斯洛伐克从事光学产品产业化和生产管理工作,为项目产业化提供有力保证……
“大家都戏称我们是‘七龙珠’,把大家的经验和成果都集齐了就可以召唤‘神龙’,对我们来说,生物识别滤光片就是我们的‘神龙’。”水晶光电副总经理兼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唐健说。
2016年,当时国内并没有哪家企业有能力来做生物识别滤光片的研发。精密光电薄膜研发产业7人团队,在研发试错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测试纠正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生产经验,最后才得以攻破这个难题。
经过团队的努力,他们攻克了镀膜产品的偏振效应的难题,使得生物滤光片在大角度入射时获得更小的光谱变化量,使产品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预计到2020年,产品销售额有望达到3亿元。
事实上,进军新领域,只是这支团队为企业带来的其中一项改变。
“这块是我们在做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它这个每一片小的就是放在手机照相机里面,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元器件,它能够把整个画像变得更清晰。”唐健介绍说。
红外截止滤光片的生产一直是水晶光电的强项。但随着近年来产品规格的提升,生产的良率和效率不断下滑。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升产能,是团队主攻的另一项课题。
“我们通过一年的研发,使整个生产效率提升三倍,单纯这一个工序就可以节约一百多号人,很好地提升了效率。”3D成像部品事业部总经理羊彦说。
提高自动化水平,优化生产工艺,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业绩增长。2017年,全球对红外截止滤光片总需求量约33亿片,而水晶光电的出货量就达到了8亿片,占全球总数的24.2%。